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根据财政拨款方式的不同,事业单位可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指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特点是:
- 经费来源稳定,财政拨款是主要来源;
- 人员待遇相对较高,工资、福利待遇由财政统一发放;
- 事业发展由财政决定,对财政依赖性较强。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是指其所需的事业经费既包括财政核拨,也包括单位自筹的一种管理形式。一般包括医院等有收入的又承担社会职能的单位。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特点是:
- 经费来源多元化,财政拨款和单位自筹是主要来源;
- 人员待遇相对较高,工资、福利待遇由财政和单位共同发放;
- 事业发展有一定自主性,对财政依赖性较弱。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指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单位自筹的一种管理形式。一般包括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单位。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特点是:
- 经费来源完全依靠单位自筹;
- 人员待遇相对较低,工资、福利待遇由单位自行发放;
- 事业发展自主性较强,对财政依赖性较弱。
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区别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经费来源: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既包括财政拨款,也包括单位自筹;
- 人员待遇: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人员待遇相对较高,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人员待遇相对较低;
- 事业发展: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事业发展由财政决定,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事业发展有一定自主性;
- 财政依赖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对财政依赖性较强,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对财政依赖性较弱。
结语
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是事业单位财政拨款方式的两种主要形式,各有其特点和优势。事业单位在选择财政拨款方式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