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0亿到6000亿,恒瑞医药用了4年,从6000亿回到3000亿,恒瑞医药用了半年。
今天破例聊一聊一只个股,恒瑞医药。
因为恒瑞不仅仅代表恒瑞,代表了中国的医药市场,是中国医药市场的缩影。
看懂恒瑞医药,等于看懂了中国的医药市场,明白医药资本市场最底层的投资逻辑。
很多股民只知道恒瑞上市后上涨200倍的事迹,却不明白恒瑞如何起家,只知道恒瑞在研发创新药,却不知道为什么恒瑞会突然转变赛道。
当你对一家企业没有深入了解,仅仅看到浮于表面的东西,又怎么会明白资本对于这家企业的看法,又怎么敢口口声声的说自己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
恒瑞医药的发家史
恒瑞医药,最早是做红药水和紫药水起家的,但这不重要,因为恒瑞真正起家,靠的是仿制药。
提起仿制药,很多朋友应该看过一部电影,叫做《我不是药神》。
印度的格列宁价格只要500一瓶,而市场售价正版的药,却要2-3万一瓶。
所谓仿制药,其实就是功效相仿,但因为技术专利优先被正品药申请了,后研发出来的同类药,就被定义为仿制药。
仿制药并不是假药,可以理解为复制药,具备同样的功效,价格却便宜了很多。
说白了,别人卖得贵是因为研发费用投入非常高,你做仿制药,大部分是靠“抄袭”,成本低,售价自然也就低。
仿制药,其实就是山寨货,只不过从药用效果上,并不山寨,是实实在在的的医学用药,有着同样药到病除的功效。
恒瑞医药做的,还不是普通的仿制药,而是癌症仿制药,要知道这类药的市场需求,可是非常庞大的。
大量的抗癌仿制药,成了支撑恒瑞业绩节节攀升的底层基石。
仿制药本身,虽说在研发上会比正版的药投入小,只需要拆解医药的分子结构,制作出雷同的药品。
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那么容易,还是需要一定的研发投入和临床药物实验,最终经过药监局审批的。
搭上仿制药快车道的恒瑞,就如同开挂了一般,营收净利润逐年递增,从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个年度的下滑。
2006年以后,更是每年都保持着两位数的营收增长,年均复合增速更是超过25%。
从上市时6000万净利润,营收不足5亿,到2020年净利润超60亿,营收近300亿,恒瑞医药用了20年。
就当股民还在翘首盼望,恒瑞能够继续做大做强,尽快破万亿的当口,恒瑞在资本市场上出现了剧烈的波动。
仿制药市场,变天了。
政策变动下的恒瑞医药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对于恒瑞来说,再合适不过。
依靠仿制药起家的恒瑞,在政策的压力下,必须走上创新药研发的道路。
说白了,小厂做山寨,做仿制药谋生,可以理解,只要药品没问题就行。
恒瑞已经靠卖仿制药卖到了全球市场第七,净利润突破60亿.
这么有实力的企业,不去大量研发创新药,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是继续靠卖仿制药赚钱,显然是行不通的。
总不能让那些生存都有问题,甚至每年都亏损的药企,再去投钱搞创新药研究吧。
其实,恒瑞最近两年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开始研发创新药。
但是恒瑞和全球那些高端制药企业,在研发能力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
说到底,仿制药的研发还是太容易了,就好像给了攻略的游戏。
而创新药则要自己一步一步去摸索,没有攻略,只有时间成本和大量的研发资金成本。
其实,愿意做创新药的企业还真不多,因为风险太大,完全有可能出现时间、人力、资金都投入了,最终一无所获的结果。
业内流行着这么一句话:“不做创新药,慢慢死,做创新药,快快死。”
于是,为了推动创新药的研发,国家的政策落地,开始对于一大批仿制药进行集采。
而集采的价格,几乎直接榨干了仿制药的利润。
同时,国家明确了对于创新药研发的支持,以及创新药不会被纳入集采的政策。
留给这部分药企的结局,就是继续卖仿制药,半死不活没钱赚。
搞创新药,如果能研发出来,就有庞大的利润,但研发不出来,那就白白烧钱。
不管药企怎么选,在资本的眼里,医药这条赛道的投资逻辑,算是彻底变了。
资本都是看未来的,而恒瑞的未来已经和创新药绑在了一起,和不确定性绑在了一起。
恒瑞现在的资本局,骤然变成了一场豪赌,却豪赌恒瑞能尽快弥补上创新药研发的缺陷,尽快推出创新药,让企业焕发出第二春。
对于那些相对比较保守的资金,喜欢确定性成长的资金,逐步抛弃了恒瑞制药,选择静静观望,等待恒瑞的创新药落地。
在资金大量的抽水之下,在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捆绑之下,资本给到恒瑞的估值出现腰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