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分很多种,但背后的本质都差不多。
高杠杆、高负债、高泡沫,是产生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物价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上涨,而且大概率是暴涨的。
就拿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来说,国内为了快速恢复经济增长,采取的方针是4万亿救市。
2009年实际应发的货币,是13.5万亿,其实远超4万亿。
在2008年前几年的货币增发,都维持在6-7亿,可见2009年,一下子往市场里投放了多少钱。
如果按照2008年广义货币总数47万亿,2009年广义货币总数61万亿来看,这13.5万亿,占到了当时流通货币的22%。
为了让这些钱不要过度地流入物价环节,消耗钱的方式,改为了拉动房地产。
因为当时有一组数据,房地产行业的资金使用率是1比8,也就是说一笔钱投入房地产行业,可以流转8次。
这里的流转主要来源于土地拍卖,贷款,基建,钢筋水泥,建筑材料,运输,清理,家装,小区绿化,买房流通等多个环节。
利用产业链的优势去消耗超发的货币,尽量避免让货币进入到市场,引发物价通胀。
当然,最后物价出现上涨也是自然而然的,因为钱的大量投放,致富了一大批人,这批人的消费力一定会带动各个行业的物价上涨,最终传递到底层的物价。
房地产这个环节,虹吸效应终究有限,最终这部分钱依旧会被整个市场带动并且消化掉。
其实,绝大多数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方式,都是印钱,用钱去填补泡沫。
这种思路从逻辑上讲,看似没什么问题,只不过如果无法带动生产力,大量印刷的钱最终还是会进入物价环节,引发通胀。
那些货币贬值厉害的国家,尤其是像津巴布韦这一类,其实都是金融危机的受害者。
印钱不但没能拯救危机,反而让这些国家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印钱本身,看似每个人分到的钱会变多,但物资始终还是只有这么一些。
在生产力没有发展的时候,钱变多了,东西还是那些,物价自然就上涨了。
所以,盲目地印钱并没法让底层的人生活变得更好,反而让市场流通的货币贬值,物价暴涨,引发新一轮危机。
我们常听到一个名词,叫“蓄水池”,其实就是用来引导超发货币流入某个市场,以此避免物价暴涨的。
对于蓄水池玩得最好的,应该就是美国了,通过印钱去全球买买买,膨胀自己的资产。
因为美元的生产,各国就需要同等的印发货币去应对,无形中就产生了通胀。
当美元发生回流,导致国内的通胀开始显现,美国就会释放一些加息信号,来回收流动性。
那个时候,你会发现,多印发出来的美元,通过一次流通,收割了一遍全世界。
但美元毕竟是多了,所以需要蓄水池去消化美元,美债也好、美股也好、比特币也罢,就是美国用来去货币水肿,最好的蓄水池。
给到全世界一些投资的产品,让他们把美元用来投资,钱生钱,就可以有效避免这部分超发货币对物价市场带来的冲击了。
最可怕的金融危机,并不是什么股票暴跌,而是经济滞胀下的货币超发,通货膨胀。
简单地说,钱越来越多,社会生产力停滞,真正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出现。
有些人会抱怨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但是过去几十年,这种程度的通胀,其实是健康的。
你原来一个月赚200块钱,一斤大米0.5块钱,现在一个月赚3000块钱,一斤大米3块钱。
工资翻了15倍,大米涨了6倍,这不叫金融危机,甚至谈不上通货膨胀,只能说货币购买力贬值了。
但如果你现在一个月赚3000块钱,大米3块钱,过了5年,月收入还是3000块,大米涨到5块了,问题就来了。
这就是经济滞胀下,通货膨胀带来的危机。
绝大多数的金融危机,都源于超发的货币没有能够进入该进入的市场,金融市场或者说是虚拟经济过于繁荣。
当社会上的人,并不依靠劳动去致富,而痴迷于投资,诸如股票、基金、房产,一个个都期望通过资本致富的道路,那么金融危机就来了。
因为无止尽的资本投入,进入虚拟经济市场,并不带来生产力的上涨。
说白了,纸面财富越来越多,资产泡沫越来越大。
一旦把这部分资产开始变现,而社会生产力并没有进步,那么问题就来了。
本质上,货币的发行是因为生产力进步,市场上的东西多了,需要更多的货币去消化。
而更多的货币进入市场,又可以刺激消费,带动经济的循环。
所以,投入实体的经济,一旦被分流到资产的炒作上去,金融泡沫慢慢就开始了。
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市场就要挤一次泡沫,以避免资本市场过热。
最近一次,就是在2018年,而2021年,也是在挤泡沫。
2018年挤泡沫,是针对互联网金融,以及资本市场的高负债杠杆。
一大批互联网金融公司,直接被合规了,这背后其实是对于次贷危机泡沫的消减。
看似出借人投资血本无归,实则是避免了借款人端越滚越大的利息成本,避免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网贷还不上钱,爆发大量的坏账。
除了个人,还有企业,2018年,爆雷的企业同样特别多,也都是那些拆东墙补西墙的。
2021年,爆雷的是房企,同样的高负债杠杆下的虚拟繁荣,大量的借款造楼盖楼,一旦借款端资金链断裂,导致了企业“爆雷”。
到2022年,经济增速下行,金融市场还将继续面临挤泡沫的问题。
经济发展过程中,资产过热一定会存在泡沫,而只有不断地挤出泡沫,才能保证远离金融危机。